|
|
|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所谓教育目的,就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人们的教育活动不是无意识的、盲目的,而是自觉的、有目的。也就是说,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先,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人们其所以进行教育活动,也就是要引起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形成他们的个性,使他们成长为合乎社会需要的人。这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目的。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目的是社会的总体的教育目的。在一定的社会中,凡是参与或关心教育活动的人,对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都会有各自的期望,也就是说都会有各自主张的教育目的。教育学研究教育目的,不能不关心人们对教育寄予的希望,但并不是罗列人们的这些目的,而是要研究社会的总体上的教育目的,或在一定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带有某种普遍性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可能是由某个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提出并倡导而得到社会承认的,也可能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推行的,它对个人的教育目的起着指导、调节、统摄作用。 学校是社会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设立的专门教育机构,所以教育目的首先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但是不应由此得出结论说教育目的只是学校教育的目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或国家机关提出教育目的,不只是要指导学校,而且也为了影响全社会。在现代,人们对他人和对自身的教育问题日益关心,提出了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要求和设想,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体进行教育,愈来愈自觉地赋予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家庭生活等以教育职能,所以,教育已越出学校围墙,教育目的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社会生活目的的一部分。在我国,教育目的不仅要在学校中加以贯彻,而且也调节着校外教育机构、家庭等一切存在教育因素的场所的活动;不仅指引着学校里的受教育者的成长,而且也是民族素质提高的方向。我们可以预期,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教育目的也将日趋社会化。 为了明确教育目的的概念,有必要进一步讨论教育目的的结构问题。人们提出的教育目的都会有一定的结构。所谓教育目的的结构,就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美感、体质诸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素质结构。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例如,毛泽东所说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其中,德、智、体的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指的是受教育者所要形成的身心素质;劳动者,指的是受教育者所要承担和发挥的社会功能。在教育目的的结构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核心部分。至于教育目的中关于受教育者未来的社会价值的规定,固然对受教育者的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但不能说它是教育目的的核心部分。这是因为,教育的专门职能在于培养人,教育目的必须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方向、内容和所要达到的水平作出切实规定,才能有效地指导教育活动,形成受教育者的合理素质结构,提高受教育者自身的价值。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受教育者才能在社会实践中能动地创造社会价值,为某种社会目的或社会理想的实现作出贡献。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目的如何通过它的两重构成集中地体现出社会与受教育者发展之间的联系。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对于明确教育方向、建立教育制度、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组织教育活动、进行教育管理、评估教育质量等,教育目的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由于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复杂的社会活动,周期很长,需要对受教育者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培养工作,所以只有制定一个明确的教育目的,给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指出共同遵循的方向,并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动性,才能使大家步调一致,紧密协作,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家长、学生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正确认识教育目的,并把教育目的转化为自己教育活动的动力。 二、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在中外教育史上,人们曾提出过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阐述过他们的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有的人认为教育目的来自理念、道德,有的人认为教育目的来自神的启示,有的人认为教育目的源于人的生物本性。他们力图证明,他们提出的教育目的是超越社会现实的,是普遍适用的。但事实上,不同社会、不同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还有本质差别。这是为什么呢?教育目的是怎样产生的呢?它是提出者主观随意制定的呢,还是有其客观本原呢?如果有其客观本原,这个客观本原又是什么呢?探讨并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是教育理论研究不可回避的课题,它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教育目的的实质和把握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首先应当肯定,教育目的是由人提出的,属于意识范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是,人们提出教育目的是有其现实的社会根源的,教育目的的内容是客观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人们的教育目的也不例外,归根到底,来自客观世界,来自现实社会。 |
本文章共5页 第 1 2 3 4 5 页 |
|
|
|
|